2010年6月15日星期二
德国自然风景印象--一种缺憾的美
http://www.ba00.com/html/8508.htm
归到喧嚣拥挤的北京已快一个月了,面对毂击肩摩、摩肩接踵的大街,尘埃飘动、浓烟蔽
日的天空,不由得闭上眼睛,又忆起在德国的十天漫游。浓密繁茂且与人亲近的黑森林,
大片大片开阔锦绣的草坪,地势起伏缀满野花的山地,小心翼翼保护起来的还在演变中的
池沼地,星罗棋布的、游弋着野天鹅的湖泊,处处用鲜花装点的城市和村庄,四通八达、
利便快速的交通,以及日耳曼人特有的严谨、精心与暖情……一切一切又一一浮现。
应德国民间环保组织“挽救我们未来环境基金会”(Save Our Future)的邀请并安
排。“自然之友”第四次访德代表团于2000年9月10日从北京出发,到达德国最大的城市-
-汉堡Hamburg,开始了对德国自然保护区域的访问之旅。
我有幸作为其中的一员,拥有了一次从汉堡开始,一路经吕根岛(Ruegen)、格赖夫
斯瓦尔德(Greifsdwald)、昂格明德(Angermuende)、柏林(Berlin)、德累斯顿(Dr
esden)的德国之旅。历时10天,踏访了德国北部、东部、东南部的几个国家公园和生物
圈自然保护区,对德国的自然风景及其保护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。
我们参观的第一个国家公园Jasmund国家公园位于吕根岛上,吕根岛是德国最大的岛
,在德国东北部,风景类型很丰硕,有沙滩、湿地、森林、白色的陡峭的石灰岩海岸。在
吕根岛上有两个国家公园和一个生物圈自然保护区。
Jasmund国家公园是1990年建立,占地250.000公顷,这里是全欧洲独一的一处能同时
望到石灰岩海岸和临海森林景观的地方。Jasmund国家公园的森林由80%的山毛榉,10%的
杉树,10%的其他树种组成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山毛榉群落的各个生长阶段:年富力壮
的处于群落的顶层,遮挡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,绝情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润泽津润;衰老的、
死去的已经倒下,开始腐朽,成为森林里小动物的家,和微生物的食物来源,开始了新一
轮的物质、能量轮回;在倒下的山毛榉旁边,年青的一代正在茁壮成长。
Wojtek先生向我们介绍建立Jasmund国家公园的目标之一就是保护山毛榉群落的自然
演替,这个国家公园分为A、B、C三个区,等于核心区、发铺区、维护区。在A区从现在开
始人类不合错误其入行任何干扰;在B区,把外来树种砍掉,让当地树种生长,十年后不再对
该区有任何人为干扰;在C区,因为外来树种春秋尚小,可以留待其长大后再砍,所以需
要比十年更长的时间才不会有人为干扰。
这个国家公园还有两种生活在林缘的兰花是保护对象,为了保护这两种兰花,公园的
管理人员会控制周围的山毛榉树的生长,保留林间草地这种生态类型。
在吕根岛腹下,有一个形若琵琶,面积仅为94公顷,风景美得让人窒息的小岛--Vilm
岛。建立在岛上的国际自然保护学院恰是我们在吕根岛的落脚点。小岛安安悄悄的,几乎
看不到人,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分散活动的时候,同伴们很容易就消失在天地间了。独处时
我总疑惑是不是来到了天堂或童话中,海里仿佛会有丽人鱼升起,森林里好像有蓝精灵的
歌唱声,没准还会撞到格格巫和它的黑猫。在岛上,国际自然保护学院的院长Knapp教授
给我们的一个惊喜是带我们去瞅一个图片展,是一个艺术家以Vilm岛的树木、石头等为素
材拍摄的黑白画面,这些静止的东西被艺术家赋以生命,其背后仿佛隐藏着无数凄美的故
事。
Vilm小岛的历史十分悠久,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。中世纪这里是基督教徒们
的朝圣点和隐居处。到了十九世纪早期,小岛成为皇家的避暑胜地。在1960年-1990年,
这里被原东德政府保留为一个部长专用的度假地。我们的翻译,一位有着地道的中文名字
,汉语讲得很好的德国女孩满碧涛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说:就像你们的北戴河。我们都笑了
,可是,波罗的海的天空和海水是那么的纯净,我们的渤海湾却成了中国污染最严峻的海
湾之一。
Vilm小岛面积虽小,却分布着古老的橡树和山毛榉森林,这些原始的山毛榉天然群落
在全德国其他地方是绝少能望到的。拥有这些贵重的森林得益于代代相传的自然保护历史
。早在1812年岛的主人就自己开始保护岛上的古森林免遭砍伐。19世纪中期,一些人开始
保护岛上的石头、山冈、森林。1936年小岛被列为自然保护区,1990年小岛的大部门被划
为吕根岛东南部生物圈保护区的核心区之一,受到了严格的保护,除了国际自然保护学院
举办的培训班和会议外,小岛每天最多准许35位游客入入,而且不能留宿。这是由摆渡的
小舟来控制的,划子上只有35个位置,且每天只开一个来归。在夏天旅游旺季,有些人为
了上岛,需要在对岸等待好几天。我不禁想,这么美的风景,只有这么少的人才能享受到
岂不是可惜了,可也许只有这样,才能使柔美的天然风景能不受干扰地留存下来,才能使
更多的人们包括我们的子孙昆裔都能享受到。
德国的自然保护法划定,所有的国家公园、自然保护区等都必需有展览中心和环境教
育的内容。这些展览和教育对公家都是免费的。
我们参观了几个大小不一、各具特色的展览中心。其中内容最丰硕,应用技术最进步前辈
的是Schosrfheide/Chorin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的展览中心。这个铺览中央是投资1300
万马克,由德国自然保护联盟NABU来管理的。展览中心的建筑造型很奇特,外观上望
是一个多边接近圆形的巨大的树桩,“树桩”的内部并不黑暗,因为“树桩”中心设计成
开阔的庭院;“树桩”的“木质部”是环廊,顶部和侧面采用大面积的透明玻璃,采光效
果很好;“树桩”的“韧皮部”就是各个展览厅、放映厅、咖啡休息厅和小卖部等。在庭
院中心立了一根高杆,上面为白鹳准备了一个窝,因为白鹳是NABU的标志。展览的形
式多种多样,不仅有图片资料和标本模型,还有许多是让参观者亲自介入,体验其中无限
乐趣的,好比划船,跟着舟桨的流动,安装在舟头的屏幕中图案就像自然界中两岸的景观
会不断的变换,骑自行车也一样,产生的动力会带动车头屏幕的变化。还有一个地方,模
拟的是天然界中的池沼地,周围的图片就是森林,地下是一块特制的起伏的“草垫”,踏
上去软软的,会产生“吱--嘎--吱--嘎”的声音,真认为会有水漫过了脚丫。在展厅的一
个角落,立了一尊四五米高的“树白叟”,它的眉毛、眼睛、嘴巴都会动,还会说话。小
朋友们都喜欢到跟前去摸一摸它的胡子,听它讲森林里的故事。
建筑的外部环境是模拟Schosrfheide/Chorin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的各种自然类型,有
无人干扰的森林、农耕的田地、放牧的草场等,还有一个沙坑儿童游乐场模拟的是湖泊,
里面放置了巨大的卵石和木制的鱼等玩具,用矗立的木桩表示水生植物,上面还挂了吊床
供小孩玩耍。
展览中心的位置选点在Schosrfheide/Chorin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外临近处,加拿大华人,
这样大量的游人就会吸引到展览中心来参观,而不会随意地闯入核心区。保护区内的服务
区域与游览区域是严格分开的。展览中心只提供简朴的就餐前提,既解决了游客的需要,
也为附近的农夫提供了就业的岗位。同时,除了划定的帐篷区域外,游客不得在保护区内
随意过夜。游客的主要的食宿服务是在离铺览中央3~4公里遥的Angermuende市,保护
区与市中心常常联合举办一些流动,如游行活动、办展览、在教堂举办音乐会等。
而在中国,许多区域的游览与服务功能的划分并不严格,不管天然保护区也好,风景
名胜区也好,森林公园也好,不少地方的景点、景区暖衷于大搞旅游开发,动辄大兴土木
,盖宾馆、修马路、建缆车。但愿游客越多越好,但愿景区内越热闹越好,完全不顾虑自
然资源的承载能力,破坏了景区、保护区的自然景观,也让不少原本想返朴归真、归归自
然的人扫兴。
不仅在自然保护区、国家公园等能感触感染到锦绣的自然风光,在城市中,人们也能随意
地感触感染到自然的气息。
汉堡是我们在德国的第一站,也是整个旅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城市,从飞机上鸟瞰整
个汉堡市容,看不到摩天大楼,所有的建筑掩映在浩渺绿波之中,仿佛镶嵌在易北河边上
一颗璀璨的明珠。100年前英国人霍华德(E.Howard)提出了“花园城市”的设想,霍华
德的理想是城乡应该互相吸引,共同结合,既有高效繁忙的商业流动,又有乡村的阳光、
空气、美景、艺术。这一设想在汉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大多数的汉堡居民在市中央上班
,而栖身在城郊。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、地铁、火车使交通便捷有效。栖身在市中心的人
十五分钟内就能到达绿地。住在城郊的人则可以说糊口在森林中。离每一户住宅不遥就能
到达森林、小公园或者湖面。我和北京电视台记者刘�住在一户德国人家中,从他家开车
不到十分钟就到达一片很茂密的森林。我们在路上看到的每一户家庭都各具特色,不仅建
筑的设计绝少雷同,庭院的布置上也都各具匠心。我们住的这家主人的女儿与我同岁,他
们对中国怀有很深挚的感情,曾到过北京、天津、香港等地方,在他们家中摆设了良多中
国的装饰品。他家的花园虽小,却布置得很精致,绿篱笆下栽植了杜鹃、小红菊、矮牵牛
等各色的花卉,在一个角落,有一个小小的水池,水池里有一些水生植物,还有三条金鱼
和一只青蛙。到了夜晚,花园里点上蜡烛,室内室外柔和的光线交相辉映,又是另一种迷
人的气氛。
在刘�的提醒下,我注意到一个细节,汉堡城市绿地的地形设计得很巧妙,所有地形
的坡向都是向里的,有些坡面向道路,与道路之间会有自然的水沟距离。这样大多数的雨
水就能充分渗入渗出到地下,而不会排泄到管道中流走,既有减少了城市绿地的人工灌溉,又
削减了市政举措措施的投入。
在汉堡,孩子和成人都爱去的一个体验大自然的地方是汉堡动物园。它是一百年前由
汉堡的一位商人Hambekt先生创建的。动物园的整体设计从创建伊始,就充分体现了人与
自然和谐相处的宗旨。在这里分隔人与动物的不是生硬的铁栏杆,而是壕沟、绿篱、水池
等自然界原有的障碍物。在一处地点,我们能同时看到火烈鸟、斑马和狮子,这几种生活
在非洲的动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和平相处的,在汉堡动物园里却能息事宁人。原来火烈
鸟糊口的池沼地、斑马的平原与狮子山是用植物、道路分隔开的,道路下沉到地面以下。
从遥处瞅,就形成了一幅和谐共处的图面。
畅游在锦绣怡人的自然风景中,感触感染德国的城市、乡村、森林、湖泊,惊叹德国人对
自然的精心保护与强烈暖爱。然而,总觉得美景之中缺乏一些什么,到底是什么呢?百思
不得其解。直到有一天,我们代表团中来自青海的藏族人扎巴多杰问一位德国记者:我们
瞅了那么多自然保护区,为什么看不到大型野生动物?我才恍然,原来德国的风景中缺乏
的是一种自然野性美。在欧洲的历史上也经历过攫取性开发的阶段,破坏了以后才意识到
保护的重要性。又过了几十年的修复才有了那么多茂密的森林、迷人的湖泊。可是生物的
多样性丧失了,许多大型野生动物也难觅踪迹。所以,德国国家公园内会强调原生树种的
重要,千方百计把外来树种消灭,创造环境让原有树种的群落在不受人的干扰下自然演变
。所以良多森林中允许打猎,让人来充当猛兽,按捺小型食草动物如鹿的过分繁衍。
当我听说,有一位德国人来到我国的长白山时不禁泪流满面地说:你们的生物多样性
太丰硕。我不惊疑他的表现,虽然在经济发展、生活水平、科学技术方面,我国目前的状
况远远比不上德国。但是我们在滇西北高山针叶林中,还糊口着滇金丝猴,在青藏高原上
海还疾驰着许多雪豹、藏羚羊、野驴等等的大型野生动物。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值得我们骄
傲,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保护它。不要等到有一天动物都消失了,再美的风景,
如果只剩下人来观赏,也不会有气愤。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相处,是平等地拥有各自的生
存空间,平等的享用地球上的资源。
德国留学咨询服务网 Inc.
--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